结节性多动脉炎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结节性多动脉炎的病因

发布时间:2016-11-15 点击阅读:

  人们通常认为结节性多动脉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可能和感染、药物、血清等诱因有关,也可与支气管哮喘、肾小球肾炎、风湿病并存。病理学:主要变现为中小动脉的急性炎症、坏死、纤维化、渗出、增殖、血栓的形成。生理学:PAN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流行病学:以50~60岁的中年人或老年人为好发人群,起病几乎都在40岁以上。

  结节性多动脉炎的病因:

  尚未明确,一般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可能和感染(尤其是上呼吸道的链球菌感染)、药物、血清等诱因有关,也可与支气管哮喘、肾小球肾炎、风湿病并存。近年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结节性多动脉炎的相关性研究较多,发现约10%的结节性多动脉炎与肝炎病毒感染有关,可能通过免疫复合物沉着或激活补体等途径造成免疫损伤。

  病理学:

  1、中小动脉的急性炎症,主要累及叶间动脉和弓形动脉。

  2、病变特点为动脉壁弹性纤维破坏,纤维素样坏死,轻者仅影响动脉壁一部分,重者可全层受累。

  3、早期病变有多形核白细胞,晚期可见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4、晚期出现动脉瘤、血栓形成及肾脏不规则的片状梗死,肾小球旁器增生明显。

  5、坏死性肾小球肾炎为缺血性改变所致,表现为节段性或弥漫性肾小球纤维蛋白样坏死伴系膜细胞增生、上皮细胞增生、新月体形成、血管袢内可见微血栓。

  与药物(磺胺类药、甲基苯丙胺、青霉素、硫脲嘧啶、噻嗪类药物、胍乙啶等)、疫苗、细菌感染(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或病毒感染(乙肝病毒、流感病毒、HlV病毒等)相关,10%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

  继发于其他风湿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干燥综合征和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等。

  目前认为,系统型结节性多动脉炎的最重要抗原为乙肝表面抗原(HbsAg),其次为丙犁肝炎。如肝炎血清学试验阴性者,提示预后良好。皮肤型结节性多动脉炎的病因多数为链球菌感染,患者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和生殖器疱疹病毒感染史等。

  生理学:

  PAN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从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学上来说,PAN很可能包含了一个宽泛的疾病谱。在某些类型的PAN,如乙肝相关性PAN,免疫复合物被认为在其发病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但PAN是如何有选择性地造成中等大小的动脉的炎症而不累及小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尚不清楚。而在另一些类型的PAN中,免疫复合物在发病中的地位则不那么重要。病变部位血管壁炎症和内膜增生可导致血管腔狭窄、血流量减少和血栓形成,最终引起组织缺血和梗死,出现各种临床表现。例如肾动脉的分支(叶间动脉或弓状动脉)受累可引起肾脏缺血,激活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从而导致高血压的发生。病变部位的血管炎症还可导致血管壁脆弱形成血管瘤,血管瘤破裂可出现危及生命的大出血。

  流行病学:

  PAN的人群患病率为(2~33)/百万人。欧洲的年发病率估计为(4.4~9.7)/百万人。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包括儿童,但以50~60岁的中年人或老年人为好发人群,起病几乎都在40岁以上。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60岁达发病高峰。男女比例为1.5:1。我国尚无此方面的调查资料。

温馨提示: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推荐用药
相关词条

关于我们 | 新站收录 | 留言反馈 | 网站地图 | 京ICP备13051264号-17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250号

医学导航 版权所有Copyright@2016 hao.med123.com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