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1-14 点击阅读:
通过临床观察发现,高血压患者常常伴有脂质代谢紊乱,血脂较高。而许多高胆固醇血症病人在患病一段时间后也常常被测出血压升高。可以说,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就像一对同胞兄弟,形影不离。
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同属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两者并存时,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远较仅有一项者更高,应引起重视,早日接受积极治疗。
首先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的方法降低胆固醇,建议4到6周去医院查一次血脂,监测2到3个月,再根据具体的情况,确定下一步的治疗。如果检查不达标,医生建议同时服用降压药与降胆固醇类药,应当尽力配合,不要自行吃吃停停。
有些患者特别关注药物以及药物之间的副作用。我们对药品应该有正确的认识,不能“因噎废食”。降胆固醇药物比较常见的副作用是消化道不良反应,比如恶心、上腹部不适。极个别患者服药后可能出现肌肉疼痛,或者出现乏力和轻微的疼痛,并逐渐加重,这在医学上称为肌病,它的发生率是1/1000左右。如果服用药物期间出现这些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高血脂的发病原因都是哪些?
一、原发性高血脂症
1。遗传因素。遗传可通过多种机制引起高脂血症,某些可能发生在细胞水平上,主要表现为细胞表面脂蛋白受体缺陷,以及细胞内某些酶的缺陷,也可发生在脂蛋白、载脂蛋白的分子上,多由于基因缺陷引起。
2。饮食因素。饮食因素作用比较复杂,高脂蛋白血症患者住院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与饮食因素密切相关的。
3。血液中缺乏负离子。临床实验表明:血液中的正常红细胞、胶体质点等带负电荷,它们之间相互排斥,保持一定的距离,而病变老化的红细胞,由于电子被争夺,带正电荷,由于正负相吸、则将红细胞凝聚成团,造成血液粘稠。
二、继发性高血脂症
高血脂继发性高血脂症,是由于其他中间原发疾病所引起者,这些疾病包括:糖尿病、肝病、甲状腺疾病、肾脏疾病、胰腺、肥胖症、糖原累积病、痛风、阿狄森病、柯兴综合症、异常球蛋白血症等。
1。糖尿病与高脂蛋白血症。在人体内糖代谢与脂肪代谢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临床研究发现,约40%的糖尿病患者,可继发引起高脂血症。
2。肝病与高脂蛋白血症。高血脂的发病原因都是哪些?许多物质包括脂质和脂蛋白等,是在肝脏进行加工、生产和分解、排泄的。一旦肝脏有病变,则脂质和脂蛋白代谢,也必将发生紊乱。
3。肥胖症与高脂蛋白血症。肥胖症最常继发引起血甘油三酯含量增高,部分患者首先血胆固醇含量也可能会增高。
高血脂家庭治疗措施有哪些
1、高血脂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发病长时间内,患者可能无明显的自觉症状,而仅表现为血脂检查异常。这也就成了大家忽视的原因,大多数人因被健康假状态迷惑,使心脑血管疾病突然爆发。心脑血管疾病看似发病急骤,其实却有着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2、高血脂在心脏的冠状动脉壁上,不断沉积,要发展到影响心脏供血的50%-75%,才会有表现。高血脂对身体的损害是隐匿、渐进的和全身性的,最终导致各种心脑血管疾病,致残或死亡。
3、高血脂是从青壮年甚至幼儿时期,就开始侵蚀血管,到了中年时病情发展,但可能没有任何感觉,直至它造成了心脑血管疾病,并产生了心绞痛、心肌梗塞、偏瘫等严重的症状甚至危及生命的时候,人们才真正引起警惕。
4、心血管专家普遍认为,科学的降脂,决不能仅靠药物,而且包括降压护腕以及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等多方面的综合治疗。它是戴在手腕上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的产品,和针灸的作用原理一样,是靠生物磁场的作用,刺激经络穴位而起作用的。
5、利用磁场疗法作用于,腕关节多个穴位同时施治,协同发挥作用,从而达到整体调节,促进机体平衡。其特点是利用磁能的作用,持续刺激手腕(脚腕)部,调节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从而使外周毛细血管扩张,末梢血管阻力降低,毛细血管痉挛解除,使高血压得到有效控制。
高血脂的食疗药膳方法是什么?
1、冬青子1500克,蜂蜜适量。将冬青子加水煎熬2次,每次1小时,去渣,合并两次药液浓缩成膏状,烤干碾碎,加入适量蜂蜜混匀,贮瓶备用。同时,每日服用量相当于生药冬青子50克,分3次空腹服,l个月为1疗程。主治高血脂症。
2、大藕4节,绿豆200克,胡萝卜125克。将绿豆洗净水泡半日,滤干,胡萝卜洗净,切碎捣泥,二物加适量白糖调匀待用。将藕洗净,在靠近藕节的一端用刀切下,切下的部分留好。将调匀的绿豆萝卜泥塞入藕洞内,塞满塞实为止。再将切下的部分盖好,用竹签或线绳插牢或绑好,上锅水蒸熟,可当点心吃。经常食用。降低血脂,软化血管。主治高血脂。
3、茵陈20克,生山楂15克,生麦芽15克。将上药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煎煮20分钟,过滤留汁,再煎20分钟,去渣取汁,将两煎药汁混匀,每日2次,每次100毫升,可连服半月。清肝利胆,清热化湿,醒脾法脂。主治高血脂早期患者。
4、大蒜。每天早晨空腹吃糖醋(腌制)大蒜1-2球,并连带喝一些糖醋汁,连吃10-15天,能使血压比较持久地下降。大蒜也有不利的一面,眼睛和胃有炎症者,特别是溃疡病患者,不宜食用。
温馨提示: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