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0-08 点击阅读:
血吸虫病的诊断包括病原诊断和免疫诊断两大部分。病人的确诊需要从粪便中检获虫卵或孵化毛蚴,随着血防工作深入开展,粪检虫卵的难度日增,因而不断改进检查方法,同时提出一系列血清学诊断方法,这些方法日趋完善,简便有效。
一、血吸虫病的鉴别诊断
1.急性血吸虫病:
须与败血症,疟疾,伤寒与副伤寒,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病毒感染,其它肠道疾病鉴别,主要根据籍贯,职业,流行季节,疫水接触史,高热,肝脏肿大伴压痛,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大便孵化阳性为鉴别要点。
2.慢性血吸虫病:
须与慢性菌痢,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直肠癌等病鉴别,粪便孵化血吸虫毛蚴阳性可确诊,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有助于本病之诊断,肠镜检查及组织检查可有助于确诊,粪便常规检查,培养,X线钡剂灌肠,诊断性治疗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3.晚期血吸虫病:
须与门脉性肝硬变及其它原因所致的肝硬变鉴别,血吸虫病肝硬变的门脉高压所引起的肝脾肿大,腹水(脾水),腹壁静脉怒张改变较为突出,肝细胞功能改变较轻,肝表面高低不平,门静脉性肝硬变表现为乏力,厌食,黄疸,血管痣,肝肿大显著甚至缩小,不易摸到表面结节,且有活动性肝功改变,如转氨酶增高等。
4.异位血吸虫病:
肺血吸虫病须与支气管炎,粟粒性肺结核,肺吸虫病鉴别,急性脑血吸虫病应与流行性乙型脑炎鉴别,慢性脑血吸虫病应与脑瘤及癫痫鉴别。
尾蚴性皮炎需与稻田皮炎鉴别,稻田皮炎由寄生于牛,羊,鸭等动物的门静脉中的动物血吸虫尾蚴侵袭皮肤引起,多见于我国东南,东北,西南各省市,宿主排卵入水,孵出毛蚴,入锥实螺,后尾蚴逸出螺体,人接触尾蚴后便立即进入皮肤,引起皮炎,皮炎初见呈红点,逐渐扩大变为红色丘疹,皮疹一周后消退,尾蚴被消灭,病变不再发展。
二、血吸虫病的检查项目
1.血液检查:
急性血吸虫病绝大多数病人有白细胞和嗜酸粒细胞增多,白细胞一般在(10~30)×109/L,,亦有超过50×109/L者。嗜酸粒细胞一般在15%~50%间,偶尔可达90%。常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和红细胞沉降率加速,部分病人尿检可见少量蛋白质,但管型及红细胞罕见。肝功能试验以丙种球蛋白升高较为常见,部分病人ALT轻度升高。免疫学检查可见血清IgM、IgG与IgE升高,淋巴细胞转化率降低,循环免疫复合物多呈阳性。血清循环抗原检测阳性率达90%~100%,环卵反应在感染后l个月以上几乎I00%阳性、血清间接血凝试验与酶联免疫试验检测抗体阳性率亦接近I00%。感染5星期后,连续3次粪便沉淀孵化检查虫卵和毛蚴阳性率可接近100%。部分病人血清异嗜凝集反应和肥达反应可呈阳性,诊断时需加注意。
2.X线检查:
急性血吸虫病病人肺部X线检查,视急性期不同阶段而异,可有絮状、绒毛斑点阴影,粟粒阴影较少见,常对称地分布于两侧,以中下肺野为主,肺门边缘模糊,肺纹理增多,粗糙紊乱,伸展至肺外侧。这种病变持续3~6个月多消失,杀虫治疗可使消失过程加快。
3.乙状结肠镜检查:
乙状结肠镜检可见急性血吸虫病病人直肠与乙状结肠病变以充血、水肿为主,粘膜活俭虫卵检出率为50%,较慢性血吸虫病力低。腺体增生可致息肉。
4.B超检查:
急性血吸虫病病人腹部肝B超检查所见主要为肝、脾肿大,偶有门静脉内径与脾静脉增宽,肝回声增强,增粗,即荧光屏上见光点增加、增粗。
温馨提示: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