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9-24 点击阅读:
猩红热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也称为化脓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情多较急骤,有较强的传染性,而且如果治疗不及时还可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因此患者在确诊后还需及早治疗,以免病情恶化。专家介绍,目前中西医方面都有比较有效的方法。
一、西医治疗
(1)青霉素2.5 万至5 万U/kg/d,分两次肌注,7~10天。
(2)青霉素过敏者改用红霉素40—50mg/kg/d,分4 次口服,7~10天。有脓毒并发症者,抗菌素应用至病灶治愈为止。
(3)一般隔离7天,有化脓性并发症者,隔离至并发症痊愈,卧床休息,多饮水。流质饮食,大儿童用温盐水含漱,每天数次,病后2—3周查尿常规,注意肾损害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二、中医辨证治疗
(1)邪侵肺卫(前驱期),短者3~4小时,长者24~36小时。
主证:发热骤起,头痛畏寒,灼热无汗,咽喉疼痛,吞咽不利,皮肤潮红,可见隐约细小红点,状如锦纹,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清热利咽。
方药:银翘散加减或解肌透痧汤。
银花10克,连翘10克,牛子8克,薄荷6克(后下),桔梗8克,山枝8克,马勃6克,菊花10克,板蓝根12克,射干5克,甘草5克。
方解:银花、连翘、山枝、菊花、板蓝根清热解毒;牛子、薄荷、桔梗、马勃、射干、甘草利咽透解。
加减:热甚加石膏15克、芦根15克,舌红起刺加黄芩10克,玄参10克,竹叶10克。
(2)邪入气营(出疹期),约3~7 天。
主证:壮热、体温39℃~40℃,烦躁,口渴引饮,咽喉明显充血,扁桃体红肿,并有白色渗出物。皮疹猩红色弥漫,压之褪色,大便干、小便黄,口周苍白圈,舌绛起刺,脉洪数。
治法:清热解毒,清气凉营。
方药:清瘟败毒饮合黄连解毒汤。
生地10克,大青叶12克,丹皮6克,赤芍6克,枝子6克,连翘10克,石膏15克,知母10克,黄芩8克,竹叶10克,黄连5克。
方解:枝于、连翘、黄芩,黄连、大青叶清热解毒,泻内外三焦之火;生地、丹皮、赤芍以凉营,石膏、知母、淡竹叶清气热。咽喉肿痛腐烂,外用锡类散,双料喉风散吹喉。
(3)肺胃阴伤(疹后伤阴、脱屑期)。
主证:热渐退,咽痛已减,唇干,倦怠,细屑状脱皮,先见于面部和颈部,渐及胸背、四肢。皮疹多的可见大片脱落,尤以手足心底为明显。根据指尖与甲边脱屑可追溯猩红热的诊断。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生津。
方药:沙参麦冬汤合增液汤。
元参10克,北沙参12克,生地10克,麦冬10克,玉竹12克,石斜10克,扁豆15克,甘草5克,白芍10克,知母6 克。
方解:元参、生地、麦冬增液生津;北沙参、玉竹、石斛、扁豆养阴;白芍、知母、甘草清热。
温馨提醒:由于每个患者猩红热症状是不一样的,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也会存在一些差异,所以以上中西医治疗方法仅供参考。
温馨提示: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