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肿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如何治疗口腔颌面囊肿最有效

发布时间:2016-05-28 点击阅读:

 口腔颌面囊肿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都是很困扰的,这不仅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困扰,还严重的威胁我们的健康,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如何治疗该疾病。


口腔颌面囊肿

  口腔颌面囊肿分以下几种:

  (1)甲状舌管囊肿

  在胚胎早期甲状腺发育过程中,甲状舌管不消失而遗留在颈部,其上皮分泌物聚积而形成先天性甲状舌管囊肿。因囊肿可通过舌盲孔与口腔相通,故可继发感染,而形甲状舌管瘘。

  此囊肿多见于1-10岁的儿童,亦可见于成年人。囊肿可发生于颈正中线,自舌盲孔至胸骨切迹间的任何部位,但以舌骨上下部为最常见。通常把发生在舌骨上的囊肿称为"甲状舌骨囊肿",囊肿生长缓慢,呈圆形,为胡桃大小,一般位于颈正中部位,有时微偏一侧,质软,周界清楚,与表面皮肤及周围组织无粘连。检查时用手触及肿物或瘘管,可感觉肿物随吞咽上下移动。

  此病确诊后,应手术治疗,有瘘管存在需一并切除。手关键是在除去囊肿或瘘管同时应将舌骨体中部分一并切除以防止复发。甲状腺舌管瘘如长期不治,还可能发生癌变,因此,手术一定要早,根醒患者注意民其病变的发展。

  (2)鳃裂囊肿

  此病属于鳃裂畸形的一种。人体胚胎发育第3周时,头部两则各有数对鳃裂,正常情况下,鳃裂随发育会逐渐消失。如不消失而且其中有液体滞留,则在出生后表现为鳃裂囊肿;从一团细胞发展到囊肿,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所以,鳃裂囊肿常见于20-50岁。

  此囊肿大多数位于面颈部侧方,多为鸭蛋大小。柔软、活动。囊肿与呼吸道关系密切,一旦继发感染,可妨碍呼吸,需及时治疗。发生感染的主要特征是疼痛和发热。有瘘管的腮裂囊肿较容易发生感染。

  >>>>推荐阅读:介绍鳃裂囊肿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手术是治疗鳃裂囊肿的最有效方法。手术切口常选择在下颌骨侧皮肤,与皮肤纹路一致,切口愈合后的瘢痕是在皮肤上划了一条线。伴有感染者不宜做手术,应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后再接受手术治疗。有瘘管的鳃裂囊肿患者切不可用棉花自己将瘘管口塞住,因为瘘管被阻塞后容易发生感染。应及时就诊。

  (3)舌下腺囊肿

  任何年龄的人都可能患舌下腺囊肿,青少年常见。此囊肿为涎腺黏液囊肿,位于下颌舌骨肌以上的舌下区,大小不等,小如蚕豆,大似鸽蛋,由于纤维肉芽囊壁极薄并紧贴舌下区黏膜,故呈浅紫色肿物,扪之柔软有波动感,似蛤蟆气囊,亦称蛤蟆肿。

  此囊肿发生的原因主要用二:一是由于腺体导管远端部分堵塞,尔后扩张形成有上皮衬的囊肿,称为潴留囊肿。二是导管或腺体破损,黏液外漏入组织间隙,天上皮衬,称为外渗性囊肿。舌下囊肿中95%以上属于外渗性囊肿。

  舌下腺囊肿需手术治疗。有的患者在家自己用针将囊肿刺破使囊肿暂时缩小以至消失,但不久即复发。所以,舌下腺囊肿必须通过手术达到根治的效果,手术主要是将舌下腺摘除,没有必要摘除囊壁。

  颌下腺罕见发生囊肿,约20%的舌下腺可突入颌下区,常把舌下腺囊肿潜突入颌下区者称为潜突性舌下腺囊肿,此囊肿须将舌下腺全部切除,吸尽囊腔内的涎液,加压包扎即又达到手术根治的效果。

  (4)皮样囊肿

  此囊肿多发生于青春后期,逐渐增大,表现为口腔内或面部软组织皮下的肿块。经常发生的部位是下巴内侧和口底黏膜下,肿块接近中线,呈圆形或卵圆形,边办清楚。囊肿内含有半固体状皮脂性分泌物,扪诊有面团样柔韧感,无波动而有压迫性凹陷。位于下颌舌骨肌以上时常见黏膜血管扩张,透过黏膜可见肿胀颜色呈黄白色。

  此囊肿的患者需行手术治疗。根据囊肿的部位,手术切口可以做在口腔内,避免在面部留下瘢痕,同时切口的方向与皮肤的自然纹路一致,这种切口愈合后仅留下一条很细的线形瘢痕,对外观无大影响。手术时完整除摘除囊肿,本病即可治愈。发生癌变的皮样囊肿为数极少,遇然见于中年患者,但就引起重视。


 

温馨提示: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推荐用药
相关检查

关于我们 | 新站收录 | 留言反馈 | 网站地图 | 京ICP备13051264号-17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250号

医学导航 版权所有Copyright@2016 hao.med123.com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