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性血管炎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荨麻疹性血管炎的诊断检查与鉴别

发布时间:2016-11-17 点击阅读:

  荨麻疹性血管炎真皮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管周围有较多的中性白细胞,可见核尘及红细胞外溢,主要表现真皮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管周围有较多的中性白细胞。

  一、诊断标准

  主要根据临床表现跟实验室检查来诊断: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风团持续24 小时以上;伴发热,关节痛,腹痛等,淋巴结肿大,严重者可有肾脏损害,实验室指标,真皮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管周围有较多的中性白细胞,可见核尘及红细胞外溢,血管壁有纤维蛋白样变性,血沉快,严重而持久的低补体血症,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直接荧光检查显示血管壁及周围有Ig及补体沉着。

  荨麻疹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如风团,故诊断不难,风团持续24小时以上伴有低补体血症,组织学上有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的表现即可诊断为荨麻疹性血管炎。

  二、实验室检查

  可见血沉增快,血清补体水平降低,抗体滴度阳性(ANA,ENA dsDNA,SSA,SM),类风湿因子阳性,循环免疫复合物增高。

  真皮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管周围有较多的中性白细胞,可见核尘及红细胞外溢,血管壁有纤维蛋白样变性。血沉快、严重而持久的低补体血症;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直接荧光检查显示血管壁及周围有Ig及补体沉着。

  1.血常规检查

  可发现周围白细胞正常或增加,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血沉快,严重而持久的低补体血症最常见,特别是补体C4 降低更明显。

  2.直接荧光检查

  显示血管壁及周围有Ig及补体沉着。

  三、鉴别诊断

  1.慢性荨麻疹

  在组织学上有时可见血管内皮细胞肿胀,除单核细胞外,还有中性粒细胞浸润,也可见核尘,大多数见到血管壁炎性细胞浸润,但无纤维变性,坏死等坏死性血管炎的特征。

  2.系统性红斑狼疮

  本病还需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进行鉴别,前者除病理学检查以外,还可用简单的“玻片压疹法”来区别:用载玻片压在UV皮损上,原有的红斑消退,而临床上不明显的紫癜变得肉眼可见,根据UV患者抗ds2DNA 抗体和抗Sm抗体阴性,无或仅有轻微的内脏损害,可与SLE 鉴别。

  3. 荨麻疹性血管炎

  中年妇女多见,可伴有不规则发热,继而皮肤出现风团皮疹,持续时间可达24~72小时,甚至几天不消失,风团上可有水疱及浸润。但无坏死,消退后遗留色素斑或脱屑,自觉痒感。可伴有四肢关节疼痛及肿胀、淋巴结肿大、腹部不适,晚期可出现肾脏损害。

温馨提示: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

荨麻疹性血管炎病因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推荐用药
相关词条

关于我们 | 新站收录 | 留言反馈 | 网站地图 | 京ICP备13051264号-17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250号

医学导航 版权所有Copyright@2016 hao.med123.com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