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1-11 点击阅读:
前置胎盘是我国常见的疾病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居高不下。一般来说,前置胎盘的临床症状并不是十分的典型,当然也不是十分的明显,特别是在早期,当临床症状明显时,病变已属严重。从而容易对胎儿造成健康的损害,不过,幸而在现代医学的背景之下,前置胎盘的治疗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所以,得了前置胎盘的症状不用愁,让权威专家讲述关于前置胎盘的一些相关常识:
临床表现:
1,症状 妊娠晚期或临产时,发生无诱因的无痛性反复阴道流血是前置胎盘的主要症状,偶有发生于妊娠20周左右者,出血是由于妊娠晚期或临产后子宫下段逐渐伸展,宫颈管消失,或宫颈扩张时,而附着于子宫下段或宫颈内口的胎盘不能相应地伸展,导致前置部分的胎盘自其附着处剥离,使血窦破裂而出血,初次流血量一般不多,剥离处血液凝固后,出血可暂时停止,偶尔亦有第一次出血量多的病例,随着子宫下段不断伸展,出血往往反复发生,且出血量亦越来越多,阴道流血发生时间的早晚,反复发生的次数,出血量的多少与前置胎盘的类型有很大关系,完全性前置胎盘往往初次出血的时间早,约在妊娠28周左右,反复出血的次数频繁,量较多,有时一次大量出血即可使患者陷入休克状态;边缘性前置胎盘初次出敌国发生较晚,多在妊娠37~40周或临产后,量也较少;部分性前置胎盘初次出血时间和出血量介于上述两者之间,部分性或边缘性前置胎盘患者,破膜有利于胎先露对胎盘的压迫,破膜后胎先露若能迅速下降,直接压迫胎盘,流血可以停止。
由于反复多次或大量阴道流血,患者可出现贫血,贫血程度与出血量成正比,出血严重者可发生休克,胎儿发生缺氧,窘迫,甚至死亡。
2,体征 患者一般情况随出血的多少而定,大量出血时可有面色苍白,脉搏微弱,血压下降等休克现象,腹部检查: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因子宫下段有胎盘占据,影响胎先露入盆,故先露部高浮,约有15%并发胎位异常,尤其为臀位,临产时检查:宫缩为阵发性,间歇期子宫可以完全放松,有时可在耻骨联合上方听到胎盘杂音。
诊断
1,病史 妊娠晚期或临产时突然发生无诱因的无痛性反复阴道流血,应考虑为前置胎盘,若出血早,量多,则完全性前置胎盘的可能性大。
2,体征 根据失血量而不同,多次出血,呈贫血貌,急性大量出血,可发生休克,除胎先露有时高浮外,腹部检查与正常妊娠相同,失血过多可出现胎儿宫内缺氧,严重者胎死宫内,有时于耻骨联合上方可听到胎盘杂音,但当胎盘附着在子宫下段后壁时则听不到。
3,阴道检查 一般只作阴道窥诊及穹窿部扪诊,不应行颈管内指诊,以免使附着该处的胎盘剥离引起大出血,若为完全性前置胎盘,甚至危及生命,阴道检查适用于终止妊娠前为明确诊断并决定分娩方式,必须在有输液,输血及手术的条件下方可进行,若诊断已明确或流血过多不应再作阴道检查,近年广泛采用B型超声检查,已很少再作阴道检查。
检查方法 严格消毒外阴后用阴道窥器检查,观察有无阴道壁静脉曲张,宫颈息肉,宫颈癌或引起出血的其他病灶,窥诊后,用一手示,中两指在宫颈周围的阴道穹窿部轻轻地触诊,若清楚地扪及胎先露部可排除前置胎盘,若发现手指与胎先露之间有较厚的软组织(胎盘)应考虑为前置胎盘,若宫颈口已部分扩张,无活动性出血,可将示指轻轻伸入宫颈,检查有无海绵样组织(胎盘),若为血块触之易碎,注意胎盘边缘与宫颈口的关系,以确定前置胎盘的类型,若触及胎膜并决定破膜者,则可刺破胎膜。
4,超声检查 B型超声断层显像可清楚看到子宫壁,胎先露部,胎盘和宫颈的位置,并根据胎盘边缘与宫颈内口的关系进一步明确前置胎盘的类型(图1),胎盘定位准确率高达95%以上,并可重复检查,近年国内外均已广泛应用,基本上取代了其他方法,如放射性同位素扫描定位,间接胎盘造影等。
B型超声诊断前置胎盘时须注意妊娠周数,妊娠中期胎盘占据宫腔一半的面积,因此,胎盘近宫颈内口或覆盖内口的机会较多,至妊娠晚期胎盘占宫腔的面积减少到1/3或1/4;同时子宫下段形成及伸展增加了宫颈内口与胎盘边缘之间的距离,故原似在子宫下段的胎盘可随子宫体上移而改变为正常位置胎盘,因此若妊娠中期B型超声检查发现胎盘位置低置者,不要过早作前置胎盘的诊断,应定期随访若无阴道流血症状,妊娠34周前一般不作前置胎盘的诊断。
5,产后检查胎盘及胎膜 对产前出血患者,于产后应仔细检查娩出的胎盘,以便核实诊断,前置部位的胎盘有黑紫色陈旧血块附着,若胎膜破口距胎盘边缘距离<7cm则为部分性前置胎盘。
以上文章就是有关这方面问题的介绍,相信读者和患者朋友一定有所了解,对您肯定也能有所帮助。在此,专家建议患者和家属,病发原因还是要去医院进行科学规范的检查之后才能确定,建议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以便查明原因后能够及时针对性的治疗,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给您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更大的影响。当然如果您还有其他想要了解的问题,可以点击我们的在线咨询专家。
温馨提示: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