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上皮内瘤变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检查诊断标准

发布时间:2016-11-11 点击阅读:

  宫颈上皮内瘤变是一组与宫颈癌相关的癌前病变。包括宫颈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不典型增生指上皮细胞大部分被不同程度的异型细胞所代替。原位癌指异型细胞占鳞状上皮全层。

  一、检查

  1、细胞学检查

  自1941年Papanicloaou和Traut创立用阴道脱落细胞学诊断方法以来,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此法具有简便易行,经济有效及多次重复的特点,已成为妇科常规检查的重要内容及宫颈癌普查中首选的初筛工具,从临床角度来看以下几点值得重视:

  (1)诊断的正确率:细胞学阳性确诊率虽达95.4%,但不同作者报道的准确率差异很大(67%~92.6%),且有一定的假阴性和假阳性,检出CIN的假阴性为10%~35%,甚至高达50%(Coppleson,1992)。

  (2)统一诊断标准,应用新的报告方式(TBS):长期以来国内外大多采用传统的巴氏五级分类法,随着细胞病理学的进展,在开阔阴道细胞学诊断范围中逐渐感到巴氏分级法已不能适应疾病的诊断和临床要求,1988年WHO提出应用描述性报告和与CIN一致的报告系统,同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提出Bethesda系统TBS报告方式,在临床实践中正逐步完善此报告系统。

  2、涂抹醋酸肉眼观察(VIA)

  VIA是指宫颈表面涂抹3%~5%醋酸溶液后,无放大条件下肉眼直接观察宫颈上皮对醋酸的反应程度,根据醋白上皮的厚薄,边界轮廓和消失的快慢等作判断,20世纪90年代后已用于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落后地区的宫颈癌筛查,Belinson等(2001)报告VIA在宫颈癌筛查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9%和74.3%,此法简便易行,经济有效。

  3、碘溶液试验

  又称为Schiller试验,是将碘溶液涂在宫颈上观察其染色的部位,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含糖原,糖原与碘混合后产生深赤褐色或深棕色,不染色为阳性,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鳞状上皮缺乏糖原或不含糖原,涂碘后不染色,有助于定位异常上皮,识别危险的病变,以便确定该组织检查取材的部位。

  二、诊断

  宫颈上皮内瘤变应与正常化生及亚临床湿疣鉴别。

  CIN经巴氏宫颈细胞学涂片染色可在显微镜下进行鉴别。在细胞学制片中观察单个细胞的改变进行CIN诊断和分级。组织学诊断还可观察到整个组织的其他特征,细胞学评价CIN基于细胞核和细胞质的改变,经常很难判断。

  所有不典型增生细胞核不同程度增大和形态多样是公认的。另一个主要的特点是核深染,核染色体分布不均形成团块状,有丝分裂象和核仁较少见。表层或中层细胞出现异常核仁多为低度CIN,而附基底层和基底层核仁异常则为高度CIN。胞浆量和核大小的关系(核浆比例)是评价CIN级别的最重要依据之一。核浆比例增高,CIN级别越高。同一张细胞学涂片中经常出现各种变化的细胞,包括有诊断争议的细胞,需有经验的细胞学专家鉴别。

温馨提示: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

宫颈上皮内瘤变症状
宫颈上皮内瘤变病因
保健调理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推荐用药
相关词条

关于我们 | 新站收录 | 留言反馈 | 网站地图 | 京ICP备13051264号-17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250号

医学导航 版权所有Copyright@2016 hao.med123.com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