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吐下泻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上吐下泻的病因

发布时间:2016-10-25 点击阅读:

  腹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大肠疾病。不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都会造成腹泻。腹泻患者的大便次数会明显的增多,可能还会大便时有腹痛、下坠、里急后重、肛门灼痛等症状。影响腹泻的原因有很多。

  【常见病因】

  1.细菌感染:人们在食用了被大肠杆菌、沙门菌、志贺氏菌等细菌污染的食品,或饮用了被细菌污染的饮料后就可能发生肠炎或菌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呕吐、里急后重、发热等症状。

  2.病毒感染:人体通过食物或其他途径感染多种病毒后易引起病毒性腹泻,如:感染轮状病毒、诺瓦克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等病毒后,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

  3.食物中毒:是由于进食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或摄食未煮熟的扁豆等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变质食品、污染水源是主要传染源,不洁手、餐具和带菌苍蝇是主要传播途径。

  4.饮食贪凉:夏天,很多人喜欢吃冷食,喝凉啤酒,结果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肠蠕动加快,引起腹泻;

  5.消化不良:夏天饮食无规律、进食过多、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或者由于胃动力不足导致食物在胃内滞留,引起腹胀、腹泻、恶心、呕吐、返酸、烧心、嗳气(打嗝)等症状。

  6.着凉腹泻:夏季炎热,人们喜欢呆在空调房内或开着空调睡觉,腹部很容易受凉,致使肠蠕动增加而导致腹泻。

  7.水土不服:因为出行者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而去到完全陌生的地方,全身及敏感的消化系统都会发生相应的反应和变化。

  【诱发因素】

  1.大肠恶变:大肠恶变多数发生在中年以后,位于左侧结肠者常为环状生长,伴有排便习惯改变。当恶变有糜烂、溃疡、坏死时,可表现为腹泻、血便和里急后重,尤其是恶变位于直肠者,主要表现为血便、排便次数增多、排便不畅和里急后重。

  2.克隆病:又称节段性肠炎,发病年龄主要在20-40岁,起病缓慢,以腹痛、腹泻开始,逐渐加重,大便稀或水样,常无脓血。病变肠段的炎症、蠕动增加及继发肠道吸收不良是引起腹泻的主要原因。多为间歇性发作,病程后期呈持续性。

  3.溃疡性结肠炎:女性多于男性,起病可急可缓,症状轻重不等,腹泻系在炎症刺激下,肠蠕动增加及肠腔内水、钠吸收障碍所致。轻者每日排便3-4次,或腹泻与便秘交替;重者排便次数频繁,粪便多为糊状,混有黏液、脓血。

  4.肠息肉:肠息肉会导致大便习惯改变,包括大便时间、次数的改变,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泻。特别是便秘与腹泻反复交替出现,更要引起警惕。

  5.肝恶变: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的肝恶变并不少见。肝恶变患者的肝脏解毒功能下降,肠黏膜在有害化学物质的刺激下产生肠毒素,促使肥大细胞增殖,释放组织胺,使肠黏膜变性水肿,通透性增加,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致大量水分排入肠腔,从而引起腹泻。

  此外,大多数大多人认为腹泻是一种小毛病,毫不在意,到药房买药服用即可,根本不用去医院检查,但是实际上腹泻对人体的危害还是不容小觑的,一方面表现为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障碍,另一方面体现在内分泌电解质絮乱上。腹泻对患者朋友的危害。

温馨提示: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

上吐下泻症状
如何预防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推荐用药
相关词条
相关检查

关于我们 | 新站收录 | 留言反馈 | 网站地图 | 京ICP备13051264号-17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250号

医学导航 版权所有Copyright@2016 hao.med123.com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