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肝炎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发布时间:2016-11-08 点击阅读:

  病毒性肝炎出现这种黄疸现象,主要是由于肝炎病毒侵犯肝脏,并在肝细胞内复制。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作用下,一起损害肝细胞,使肝细胞水肿、破坏使肝脏组织发生炎性侵润,充血、水肿、渗出、肝细胞变性和坏死等一系列变化。这样就影响了肝组织的正常状态和结构,损害了肝脏的胆红素代谢的各种功能,使胆红素不能从胆道系统正常的排出而进入血液,胆红素随血液运行到身体各个脏器,则各脏器均可被染成黄色。

  一、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病因

  人们在得了黄疸后,患者往往会有很多症状出现,如发热、上腹剧痛、肝肿大等,这些症状的出现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人们要针对黄疸的病因做好相应的预防,那么,导致黄疸出现的病因都有哪些?人们对这个问题要有了解。

  黄疸的类型是不同的,这是由于病因的不同导致的,因此人们如果想要预防黄疸发生,对于这些病因就要有正确的了解。

  1.溶血性黄疸:

  这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黄疸,这类黄疸的出现多是由于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导致的,如:如海洋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还有后天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如: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不同血型输血、蚕豆病、蛇毒及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引起的溶血,这些都会导致黄疸发生。

  2.肝细胞性黄疸:

  人们在肝细胞出现问题后,患者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也会导致黄疸发生,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败血症、钩端螺旋体病等肝细胞广泛损害的疾病,这些疾病如果不早日治愈,就会导致黄疸出现,因此人们知道导致黄疸出现的病因都有哪些后,对这些发病因素要重视起来。

  3.胆汁淤积性黄疸:

  人们在生活中如果出现了胆汁淤积的情况,也会导致患者出现黄疸的情况,胆汁淤积的情况常见于肝内结石、癌栓,寄生虫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胆总管结石、肿瘤、蛔虫及炎症水肿,因此为了避免黄疸的发生,人们应该及时对这些因素进行处理。

  二、急性黄疸型肝炎的发病机制

  急性轻型病毒性肝炎:表现为肝大充血,肝组织有轻度或中度炎症浸润,肝实质的病变主要是肝细胞水样变性,伴肝细胞的嗜酸性坏死或点、灶状坏死。可有肝细胞及毛细胆管淤胆等。

  肝炎也分为急性期,以及慢性期,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否则会加重病情,另外,患者对于营养的补充也要重视,建议多食用高热量,高蛋白质的食物,当然,饮食结构需要平衡。

温馨提示: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推荐用药
相关词条
相关检查

关于我们 | 新站收录 | 留言反馈 | 网站地图 | 京ICP备13051264号-17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250号

医学导航 版权所有Copyright@2016 hao.med123.com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