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1-08 点击阅读:
胆囊息肉就是各种胆囊黏膜隆起的一个“肉疙瘩”,主要跟人们饮食结构的多样化、饮食的无规律及环境污染的加剧有关。 该病的发生与慢性炎症有密切关系,其中炎性息肉和腺肌增生症都是一种炎性反应性病变,多由于在慢性炎症的基础上,胆囊局部黏膜上皮和腺体增生,形或肿物。胆固醇性息肉多由于胆汁中胆固醇呈过饱和状态,加之眶囊壁的慢性炎症,久之形成息肉样肿物。
病理分类为非肿瘤病变与肿瘤性病变两大类,后者又分为良,恶性。
一、非肿瘤性
1、炎症性息肉:为慢性炎症刺激所致,可单发,或多发,一般3~5mm大小,蒂粗或不明显,颜色与邻近黏膜相似或稍红,单发或多发的广基性结节,组织学显示,灶性腺上皮增生伴血管结缔组织间质和明显的炎细胞炎症性息肉,为炎症刺激所致的肉芽肿,息肉周围的胆囊壁有明显炎症,尚无癌变报道,但从胆囊癌合并胆石的致癌机理研究中,认为细菌性慢性胆囊炎可能是因素之一,所以对炎性息肉不能放松观察。
2、腺瘤样增生,腺肌瘤:腺瘤样增生是一种由于胆囊上皮和平滑肌增生而引起的胆囊壁肥厚性病变,分为3型:
①局限型:胆囊底部呈锥帽状增厚。
②节段型:局部增厚的囊壁向腔内突入形成“三角征”,呈弥漫性向心性增厚,内壁凹凸不平,内腔狭窄,有时伴有结石,脂餐试验显示胆囊收缩亢进。
二、肿瘤性
1、腺瘤:腺瘤多为单发的有蒂息肉,根据外形可分为乳头状或非乳头状,恶性率约30%,乳头状腺瘤可再分为有蒂和无蒂两种,镜下显示为分支状或树枝状结构,带有较细的血管结缔组织蒂,与胆囊壁相连,有单层立方或柱状上皮覆盖,与周围正常胆囊黏膜上皮移行较好,非乳头状腺瘤大部分有蒂,镜下见多数增生的腺体被中等量的结缔组织间质包绕,偶尔腺体显示囊样扩张,该型腺瘤以腺体的管状增殖为主体,故称为腺管腺瘤,有时可见杯状细胞或基底颗粒细胞的肠上皮化生改变。腺瘤的发病率很低,虽有癌变可能性,但并不构成临床威胁。
2、良性间叶组织肿瘤:良性间叶组织肿瘤是来源于支持组织的胆囊良性肿瘤,主要包括纤维瘤,平滑肌瘤,血管瘤,脂肪瘤,黏液瘤,神经鞘瘤等。
3、腺癌:腺癌分为乳头型,结节型与浸润型,前两型为隆起性病变,直径都<20mm;而浸润型不属于PLG,绝大多数直径>20mm,因此,表现为PLG的癌往往属于早期,其中乳头型腺癌绝大多数限于黏膜和肌层内,预后较好。
温馨提示: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