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
诊断方法
治疗方案
拉肚子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6-11-07 点击阅读:

  腹泻是一种常见症状,俗称“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黏液。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腹泻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腹泻发病急剧,病程在2~3周之内。慢性腹泻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

  1、 职业:农民常与粪土接触,肠道细菌、寄生虫感染较高;长江中下游农民或渔民常赤脚耕耘,易于疫水接触,腹泻多与血吸虫感染有关。

  2、既往史:慢性菌痢患者既往有曾经急性发病时;吸收不良综合症患者多有慢性肠道感染或慢性肠道吸收障碍病史;盲袢综合症、短肠综合症、胃大部切除术、胆囊切除术后出现的腹泻患者,皆有手术史;放射性结肠炎患者有接受放射治疗、或大量或长期放射线接触史;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皮病等多呈慢性经过,大多数患者就诊都有过去发病史。

  3、伴随症状:若病变位于直肠或乙状结肠时,症状出现一般比较早,多为腹泻,便意频繁,有里急后重感,每次大便量少,甚至只有一些气体或粘液,而无粪质。若粪便色深、稀烂、粘液样、可含有或者不含肉眼可见的血液、臭气不重。如果伴有腹痛,多位于下腹或左下腹,呈持续性发作,便后可以缓解。如果病变位于小肠时,可以出血腹泻症状,不伴有里急后重感,粪便常呈现色淡量多,即为水样便、多泡沫或油腻感明显,有恶臭、无肉眼可见的血和脓,但常有未被消化的食物颗粒或碎片;如果把哪有腹痛,则多为于肚脐周围或局限于右下腹,常为绞痛,呈间歇性发作,肠鸣音亢进。

  4、腹泻次数:如果患者发生急性腹泻,大便24小时腹泻达10次~数十次,多为感染引起的分泌性腹泻,如霍乱、致病性大肠杆菌性肠炎。若为慢性腹泻,可能是由于胃肠道肿瘤如胰性霍乱、类癌综合症等引起。

  5、粪便性状: 粪便为粘液、脓性血便,多为肠道炎症、渗出、溃疡和出血性病变,如细菌性痢疾、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直肠癌、乙状结肠癌等渗出性腹泻或肿瘤。如果粪便总量多,稀烂不成形,含有大量未被消化食物,即“吃什么拉什么”,禁食后腹泻症状缓解,多为消化吸收不良引起的渗透性腹泻,常见于吸收不良综合症等。粪便稀烂或水样便,很少有白细胞,同时伴有肠鸣,阵发性腹部隐痛,主要分布于脐周,主要见于运动过速性腹泻。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类癌综合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疾病。

温馨提示:重在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疾病最好的办法。

拉肚子症状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推荐用药
相关词条
相关检查

关于我们 | 新站收录 | 留言反馈 | 网站地图 | 京ICP备13051264号-17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250号

医学导航 版权所有Copyright@2016 hao.med123.com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