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对于先回谁家陪爸妈过春节这一社会问题,当事人应互谅互让,心平气和地商量,妥善安排,切不可堵气钻牛角尖,以免影响家庭和谐
爱屋及乌
一到快过年时,单位就人心慌慌。一半外地人,有回娘家的,有回婆家的,有年三十在婆婆家,正月初一就往娘家奔的……好容易七天假期,辗转奔波,累得要命,这是几乎所有人的心声。
但是这个罪一定要受的。父母盼了一年,就等着这个时刻,子女再辛苦也是应该的。
问题是,有心尽孝,无力分身。这边父母高兴了,那边双亲就会失落,做子女的谁能忍心。
据调查,大部分夫妻都是遵照传统习惯,先回男方家过节。当然也有特殊情况。比如我的一个同事,一回农村婆婆家,就生一场大病,老公体贴她,春节就在娘家过,老公自己一个人回父母家。
为了先回谁父母家过节而别扭的,到底还是少数。相爱的两个人走到一起,自然爱屋及乌,一切为对方考虑。怕她受苦也好,为他高兴自己受苦也好,都是为了爱。这份爱,也延伸给双方的父母,爱他(她),就是爱他(她)的父母。这么说来,先回谁家过节,实在不是个问题。
孙军老人的话也代表了一些老人的心意,“孩子工作太累,做父母的不能再给他们添麻烦。春节到谁家过,应当多尊重孩子的想法。”善解人意的父母们,不是也在教我们爱屋及乌吗?
春 节就要到了,陪自己爸妈过年,还是陪对方父母?这个事情一直是让许多独生子女“小两口”头痛不已的问题。去婆家,妻子不高兴;去岳父家,丈夫有想法。此 外,双方老人也有各自不同的看法。回谁家陪爸妈过节已成了一个热点话题。1月17日至1月21日,记者就此问题进行了随机调查,同时采访了沈阳婚姻家庭建 设协会、沈阳馨新家庭修复中心等部门的专家。
父母期待子女回家
样本人物一:张静(56岁,女,退休工人)
俗 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传统的习俗不能轻易改变。儿子前年结的婚,儿媳妇家在外地。过春节,女方就应该和男方的父母一起过,正月初二或初三再回娘家去团 聚。如果他们先回儿媳家,我这心里难接受。不过,儿子和儿媳做得好。现在离春节还有一段时间,他们帮着购置年货,把家里搞得热热闹闹的,让我特别开心。
样本人物二:孙军(62岁,男,退休高级工程师)
我 家儿子、儿媳在北京工作,儿媳家在广西。其实,父母盼望孩子回家过春节的心情都是一样的。但我想,做父母的应该开通些。现在社会竞争压力大,年轻人工作以 外还要承担家庭责任,实在太累了,做父母的不能再给他们添麻烦。一到过年过节,两个孩子总是奔波于双方老人之间,忙这忙那,累得不行,做父母的看在眼里, 痛在心上。我觉得,为人父母,应该从孩子的角度为他们考虑。春节到谁家过,不多计较,多尊重孩子的想法。
专家点评——沈阳婚姻家庭建设协会副会长汪宝春:三十回婆家过年,初二回娘家过年。确实是有个习俗。但时代在变,观念也随之改变。作为父母,都希望子女婚后恩爱,万不可为子女先回谁家过年而计较,免得影响了小家庭的和睦,得不偿失。
先回谁家各有想法
样本人物一:张力(32岁,男,银行职员)
我 是大学毕业后留在沈阳工作的,家在外地农村。我妻子是沈阳人,平时,我们经常去她家看望她父母。过春节了,我想,不管咋地,我也得领着媳妇回家看望我的父 母,和他们吃个团圆饭。否则,左邻右舍也会笑话我家人。几天前,我父母还打电话嘱咐说,如果媳妇回咱家实在住不惯,不回来也行,小孙子可得回家过年。媳妇 通情达理,和她父母一商量,说通了。
样本人物二:丁玲(28岁,女,公司职员)
为了先回谁家过年的事,我和新婚丈夫到今天还没定下来。真是愁死人了。我是家里的独生女,一直没离开过父母,让我不和父母在一起过年,真难以接受。而丈夫和我的情况大致差不多,也是想先回家和他父母过年。
专 家点评——汪宝春副会长说,只要子女孝敬父母,先回谁家都可以商量。现在独生子女多,回谁家过年都有个先后,夫妻俩万不可把此事与在家庭中的地位等扯在一 起,闹出不必要的矛盾。过春节了,父母都盼望着子女回到自己的身边,子女应理解父母的这份感情。如果父母家在外地,尽管可能旅途劳顿,还应该尽量回家看 看。
支招:回谁家多商量
沈阳馨新家庭修复中心高级婚姻指导师张新说,回谁家陪爸妈过 节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当事人应正确面对处理,应该互谅互让,心平气和地商量,妥善安排,切不可堵气钻牛角尖,以免影响家庭和谐。尤其要根据不同情况, 视轻重缓急,综合考虑进行安排。以下几种情况的处理办法可供参考。
同在一个城市:预订团圆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以安排年夜饭,将双方父母请到一起,亲家团聚,其乐融融,一大家子人增进感情;轮换制。今年先到婆家,明年先到娘家,小两口先商量好,再和父母沟通。
一方本地另一方在外地:如果小夫妻平时就经常到本地一方父母家中看望父母,过节时最好先安排到另一方父母家中一起过春节;当然,也可以在本地吃过年夜饭后,及时赶到外地父母家里过年。
在外地两个城市: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可以考虑将双方父母或一方父母接到家中一起过年;如果条件不允许,最好优先考虑路途远的一方安排,因为路途近的平时还可以经常看望。